摘要:裴教授以生动典型的史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带领大家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
比如,营养关爱小组,确定主题营健康,养未来,定期开展患教,微信答疑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第二轮器官-系统整合(OSBC)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陆续出版。我院长期重视教材建设,我院教师主编了大量国家级及部委规划教材,曾获评国家级精品教材8部,并于今年4月被教育部公示为拟推荐参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单位,肯定了我院教材建设工作的突出成绩。
并规范PBL案例教学,打造配套在线医学教育PBL案例库。第二轮OSBC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整合思想,落实纸数融合、AR互动新理念,打造新型立体化医学教材典范教师代表、心脏内科陈茂教授在致辞中勉励同学们加强个人修养,主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张伟书记首先代表学院对2021级新同学表示欢迎,对大家正式成为川大华西的一员表示祝贺。院党委罗凤鸣副书记带领全体新生举行了医学生宣誓仪式。
他还勉励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融入团队,找到一个优秀的团队并与之休戚与共、共同成长,为团队奉献。开学典礼后,举行了新生第一课。当天的手术台上有来自中国的杨轶,来自古巴的Lilibet、圣普本地医生Jailson以及来自巴西的洗手护士。
为了尽快争取上台手术的时间,并同时完成对假性动脉瘤远端的肢体血流情况的评估,给后续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杨轶医生使用从国内带来的便携式超声,为患者迅速进行了床旁血管彩超评估,这样的床旁血管超声评估也许在国内稀松平常,但是在圣普是第一次使用。整个手术过程中,屋里萦绕着中文、西班牙语、英语、葡萄牙语4种语言目前已成为国内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最顶尖及最规范的学术平台,是引领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主力军。开幕式上,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盛乐、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万遂人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我院毕锋教授等专家分别致辞。
近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在苏州召开,来自301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参会。我院腹部肿瘤科毕锋教授在主会场作《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策略》专题讲座,腹部肿瘤科邱萌主任医师、曹丹主任医师以及头颈肿瘤科邹立群主任医师分别作《非RAS基因变异晚期肠癌治疗策略》《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全程布局》和《精准治疗时代:B细胞淋巴瘤的现状和挑战》专题分享。
我院腹部肿瘤科团队参会并作多项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国内外著名肿瘤学专家进行精彩的专题报告,推动全国肿瘤学工作者交流实践经验、分享科研成果。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CAMO)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本届大会秉承梳理进展 交流经验 追踪动向 引领规范宗旨,发扬CAMO的专委特色和学术风格,继续关注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近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在苏州召开,来自301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来自全国各地医疗机构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参会。我院腹部肿瘤科毕锋教授在主会场作《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策略》专题讲座,腹部肿瘤科邱萌主任医师、曹丹主任医师以及头颈肿瘤科邹立群主任医师分别作《非RAS基因变异晚期肠癌治疗策略》《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全程布局》和《精准治疗时代:B细胞淋巴瘤的现状和挑战》专题分享。本届大会秉承梳理进展 交流经验 追踪动向 引领规范宗旨,发扬CAMO的专委特色和学术风格,继续关注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临床/转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开幕式上,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盛乐、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万遂人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大会主席、我院毕锋教授等专家分别致辞。
我院腹部肿瘤科团队参会并作多项学术交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CAMO)成立于2008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
会议期间,国内外著名肿瘤学专家进行精彩的专题报告,推动全国肿瘤学工作者交流实践经验、分享科研成果。目前已成为国内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的最顶尖及最规范的学术平台,是引领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主力军
康焰教授此次当选标志着以重症医学科为核心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两位教授表示,将全力履行职责,持续继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培养青年后备力量,积极推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发展,争创体外生命支持领域的新时代,努力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本次会议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章程》《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经民主程序完成无记名投票选出各常委委员。我院康焰教授当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麻醉科杜磊教授当选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康焰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近日,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换届选举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康焰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康焰教授此次当选标志着以重症医学科为核心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危重病人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会议按照《中国医师协会章程》《中国医师协会二级机构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经民主程序完成无记名投票选出各常委委员。
我院康焰教授当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麻醉科杜磊教授当选委员。两位教授表示,将全力履行职责,持续继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不断培养青年后备力量,积极推动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在四川乃至全国的发展,争创体外生命支持领域的新时代,努力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
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等国际医疗机构的5位专家,国内30个省115家医院的262名泌尿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知名专家及学术带头人,组成了本次国际论坛65位讲者、197位主持和讨论嘉宾的学术阵容。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国内外的262位专家教授线上参与大会授课、讨论及主持环节,围绕2021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泌尿肿瘤国际前沿信息、中国泌尿肿瘤学术建设的成长、中国泌尿肿瘤交叉学科学术发展、MDT交流、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热点问题、少见类型肾癌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以及肾上腺肿瘤、膀胱肿瘤、上尿路上皮肿瘤病例讨论等学术前沿、临床诊疗热点与难点、泌尿肿瘤临床与转化研究的经验分享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享和讨论。开幕式上,四川省抗癌协会秘书长张文彬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邢念增教授,我院王坤杰副院长、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李虹教授、泌尿外科主任魏强教授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邱明星教授分别致辞。此次大会的圆满举办,是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活动,同时展现了华西泌尿外科始终虚心交流,时刻不忘医者初心,践行健康中国的信念和共筑泌尿未来的决心。
华西泌尿肿瘤天府国际论坛已成为国内泌尿肿瘤领域学术成果及学科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和品牌学术活动之一。11月6日-7日,由我院举办的第五届华西泌尿肿瘤天府国际论坛暨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七次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学术会议暨2021年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肿瘤学组年会以线上形式召开,累计1.14万人次参会
华西泌尿肿瘤天府国际论坛已成为国内泌尿肿瘤领域学术成果及学科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和品牌学术活动之一。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等国际医疗机构的5位专家,国内30个省115家医院的262名泌尿外科、肿瘤内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个交叉学科的知名专家及学术带头人,组成了本次国际论坛65位讲者、197位主持和讨论嘉宾的学术阵容。
11月6日-7日,由我院举办的第五届华西泌尿肿瘤天府国际论坛暨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七次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学术会议暨2021年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肿瘤学组年会以线上形式召开,累计1.14万人次参会。开幕式上,四川省抗癌协会秘书长张文彬教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叶定伟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邢念增教授,我院王坤杰副院长、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李虹教授、泌尿外科主任魏强教授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邱明星教授分别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来自国内外的262位专家教授线上参与大会授课、讨论及主持环节,围绕2021年泌尿男生殖系肿瘤领域的最新进展、泌尿肿瘤国际前沿信息、中国泌尿肿瘤学术建设的成长、中国泌尿肿瘤交叉学科学术发展、MDT交流、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热点问题、少见类型肾癌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以及肾上腺肿瘤、膀胱肿瘤、上尿路上皮肿瘤病例讨论等学术前沿、临床诊疗热点与难点、泌尿肿瘤临床与转化研究的经验分享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享和讨论。此次大会的圆满举办,是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活动,同时展现了华西泌尿外科始终虚心交流,时刻不忘医者初心,践行健康中国的信念和共筑泌尿未来的决心2020年1月29日,他作为专家组组长率华西医院专家组进驻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积极指导该院确诊病人的救治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所学所思,一言一行践行着党员的基本素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医务工作者。
同时,他还与在意侨民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向数以万计的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的华侨同胞、留学生开展了新冠肺炎防控视频讲座,为他们传授防护实战经验,让大洋彼岸的同胞们感受到了与家共情、与国共力的纽带情谊。在三十余年从医救人的奉献历程中,他始终奋斗在医疗工作最前线,成为业界知名、全国著名甚至享誉全球的呼吸病学专家。
在此期间,他率领的医疗队伍在重压、危机中埋头奋勇前进,成功救治危重症病例23名,不仅强有力地保证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优良成绩,还以硬实力交出了危重症病例零死亡的优秀答卷。他不仅在意大利介绍我国防疫实战经验,亲自讲解《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而且北上米兰、帕多瓦等疫情严重地区,以高度参与、积极合作的专业态度对当地一线医院进行系统性实地考察。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梁宗安教授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与此同时,他把征战非典、甲流感、新冠肺炎等积累的实战经验成功引入抗疫中心,推行四早四集中和精准筛查、分类诊疗,这些战略举措有效切断了传染源头,严格把控了病人的隔离工作,扎实地做好了早期防疫工作。